师德考量在平时考评的基础上,各单位、学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考评。考评采用自评、邀请规定比例的学生及家长评议、教师评议、学校评议等相结合的办法,经过综合不记名评议考评,确定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考评结果将作为对教师进行奖惩、培训、聘任的依据。阎良区师德考量“动真格”的还表现在,根据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政策,绩效工资中的 30%奖励部分与师德相关。教育部门官员称,此举为加强全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索并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基本框架,造就一支素质高、师德精良的教师队伍,增强教师责任意识,促进他们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孩子。
此举被称为教育界创举,一经出台,舆论哗然。压力恐慌和叫好之声随即而至。
教育局
教育为主重在规范
阎良区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
李永红
阎良区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 为 规范》(2008年修订)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等有关规定,制定《阎良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细则》。
教育应坚持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原则。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而持久的影响,全区广大 教 师 应 严 格 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出台细则旨在坚持教育为主,重在规范的原则。希望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并践行新《规范》,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使考评的各项规定和标准真正起到正面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家 长
学生减负影响成绩咋办?
学生家长
谈春平
现在有部分老师的道德已经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如果一个教师自己品行不及格,咋样要求学生心悦诚服地规矩做人。谈先生认为,阎良区教育系统这一举措,是用细节来约束教师道德规范,预防滑坡。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同时,作为学生家长的谈先生也担心到,教师的本职还是搞好教学工作,让孩子出成绩才是硬道理。
规定老师参与助学帮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献策出力,不得无故坐着上课;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这未免让老师分散精力,本末倒置。另外,规定工作中不发牢骚、不说怪话、不讽刺、挖苦积极工作者,这些也很难界定。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自由,教育部门把这些也作为教师师德考量,是不是在制造高压空气?老师也是人,何必让老师刀枪不入,不食人间烟火。“平等对待学生,将学生赶出课堂,劝迫学生辍学不得分”;是不是一些学生老师以后都不敢惹。
谈先生最关心的还是,阎良区要求给学生减负,成绩受影响咋办?这可是会耽误到学生考试及以后工作等系列问题,自然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关注。阎良区师德考量如果不能提高学生成绩,这一措施还会继续下去吗?
教 师
一厢情愿难推行不可一罚了之
从事教育工作五年的一线教师
李华
阎良区教育部门在辖区实施的教师师德考量措施,对提高教师道德水准,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但从现行教育实际角度出发,该措施的推行,其潜在难度也是巨大的。
第一,师德考量的透明度如何保障。都是无记名的打分,其公正性、公开性如何保障,如何确保其结果真实性。谁来作为第三方监管这一过程。
第二,给教育自己或自己孩子的老师打分,而且这个分数又和老师的工资挂钩,这关系到教师脸面和真金白银收入的分数,有几个家长和学生敢痛下杀手,剃刀割肉。已经有相关事实显示,面对和自己孩子有关系的老师,家长全部举手通过,并且面授自己子女,在这关键时刻,千万不要和老师过不去,给老师使绊子设坎。怕教师一旦知道,给自己孩子穿小鞋。
第三,教师也是人,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现在还要求教师要成为不能出半点差错的优秀服务员。未免显得苛刻。
还有一点不能淡忘,就是评价结果出来了,把不及格的老师处罚了,教育部门的补救措施如何让掉队的教师赶上来?道德素质真正得到提高,才是考量的价值所在。万不可像有些学校将调查表收回来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学 者
应当为之叫好需在实践中完善
知名学者、西安工业大学教授
郑升旭
阎良区教育局关于师德考核的有关标准,我们应当为之叫好。
第一,虽然每所学校或者基层教育部门在基效考核师德方面都有具体标准,但是阎良区这一标准有其闪光点。例如,不准公布学生成绩,不准教师延长课时等,这些规定将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效地和应试教育划清界限。
第二,也许有人说,不准体罚侮辱学生等等都是为人之师的常识,但是将其纳入与教师收入互相挂钩考核标准。这一点就值得赞扬。教师师德不及格的现象在新闻中并不少见。阎良区教育界重申这些规定,将常识真正变成不可逾越触动的雷区,并不算多余之举。
第三,它的特点还在于,体现了人们经常所说的身教重于言传。例如,将教师的赌博行为纳入禁止规定,这就给我们一种启发,我们平时说得要搞好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搞好教师的素质教育。
从其背后还可以看出,阎良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诸多新思路。如果这些规定还有所疏漏,或者尚不够准确,那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多听听一线教师学生和他们家长的意见建议,使之更切合实际,成为有效的促进教师德育发展的兴奋剂,而不是不关痛痒的“紧箍咒”。
师德提高需要社会大气候烘托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多少梦想将教师作为自己理想职业者的追求。但若教师自己德行修养不够,要求朝夕相处耳闻目染自己言行的学生品学兼优,只是强人所难。国家对教师这一岗位已经出台相应的道德规范。阎良区还要花费心血去细化,然后让老师知道那些平时可能会被忽略的生活小节,应该注意,并用现金来做奖罚,可见良苦用心和无奈。阎良区教育主管者在言语训诫之外,再动用经济奖罚手段,足见其对教职工德育的重视及危机感。纵观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程,经济飞速发展,但我们传统的道德体系在各种思潮冲击下,不断下滑,有失守的危险。以德治国,重塑道德风尚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诚然,校园道德的小范围滑坡,是受了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学生和教师除了在校还要接触社会。用经济处罚手段使这辆走下坡路的车辆紧急刹车,应该只是手段,难以成为万全之策。师德的全面提高也需要全社会道德水准的不断进步来烘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作为人者师表的教师先独善其身,要求并不苛刻。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我们从精神和物质上都应该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他们的整体道德状况保持在一个高标准,正在实行的奖罚细则的去留,就不是悬念。
网民观点
行得端走得正,何惧之有?
道德规范是个逐步的修养过程;人的品行本来就是难用分数考察的。阎良区这一细则出台后,不少教师有了后顾之忧,首先还是怕自己的闪失被揪了小辫子。老师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群居者,他们的点滴出格就要被抓个现行,让大家牢记在心,再秋后算账,这样大家难免都累。关键让老师因此丢了面子,应该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
阎良区教育局将教职工的德育提高放在首位,本来无可厚非,但毕竟低素质的老师还是少数。师德考量也是“对小人不对君子”。教育主管部门何必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再用细则卡老师的脖子;再者,教师兢兢业业做事,堂堂正正活人,走得端行得正,何惧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