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西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完成了招生27万人的任务,清理整顿了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李东福认为,距职业教育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的目标还有差距。对于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短板",省教育厅副厅长刘惠民说得更为具体:"不少地方没有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去考虑。"
除了重视问题,刘惠民给参会人员介绍了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校舍建筑面积严重不足,不达全国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最低要求和现有规模测算,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短缺校舍400多万平方米,如果按照到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5万人以上测算,需要新增校舍160多万平方米,共需增加校舍560多万平方米,需要80多亿元的建设资金。
其次,实习实训设备严重短缺。按照教育部最低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仪器设备值各类专业平均应在2500元以上,而山西省只有1464元,全省短缺6亿多元的仪器设备。另外,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严重短缺,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严重滞后。
改变这种局面成为省教育厅今年的重点工作,省教育厅决心给山西省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政策方面,出台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人员编制标准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资金方面,落实城市教育附加费30%用于职业学校建设的政策规定,争取中央财政专项经费的支持;办学方面,改革职业学校办学模式,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推行仿真实训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教学方法。
有了政策,有了钱,有了老师,有了成熟的办学模式,省教育厅计划对全省职业学校的专业进行"洗牌":新增一批专业,撤销一些社会不需要的专业和重复过多的专业;重点扶持服务山西省支柱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急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