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校联考的语文题量虽然大,考生好歹也能够把试卷写满了,数学倒不是来不及做,而是根本就不会做。”说起16日的五校联考,理科考生小何还是有些心有余悸。面对此次联考的“超纲”试题,他觉得“心凉了半截”。
和他有相同感受的考生不在少数,选文科的考生更是郁闷。滨州考生小桑说,“题目里居然还有生物的基因之类的问题,让你算比例。椭圆准线应该也是超纲的吧?反正除了第一道选择题和第一道大题目相对简单点外,其他的题目都让人‘崩溃’,就算是选理科的同学也不一定做得出。”
不过,参加过奥赛的考生小聂说,这样的试题对奥赛获奖的考生比较有利。如果没有参加过奥赛,很多题型没见过是很正常的。小聂说,像自然科学考试一道化学题中提到的“杂化轨道理论”,在课本上是绝对找不到的。这道题他是在老师讲解奥赛题时了解的。
对于部分五校联考试题的“超纲”,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陶正苏教授认为,五校联考本来就是面向全国考生,试题涉及全国教材内容也很正常。记者经调查采访发现,对于部分重点高中的学生,尤其是对那些参加过奥赛的学生来说,“超纲”内容他们并不觉得陌生,做起来也得心应手。
“其实,高校也一直都在呼吁,考生报考自主招生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力去选择适合的学校,千万不要抱着‘广种薄收’的态度去对待自主招生考试,因为,它毕竟不是高考!”陶正苏表示,在高校看来,自主招生考试是面向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该有能力拓展或补充学习新内容。部分不能适应这种考法的考生,完全可以选择通过普通高考的途径上大学,而不必四处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