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庄国土在北京召开的“新中国60年侨务政策回顾与展望”专题研讨会上阐述了上述观点。他表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制度、文化建设也日益与国际接轨,实现初步现代化,是最大的受惠者之一。
他说,以贸易为例:1979年至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以18%的速度增长,GDP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加入WTO以后的2002年至2008年,对外贸易年均增长达28%,GDP则以百分之10.3增长。“足见融入全球化对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作用”。
庄国土说:“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试图与外部世界沟通时,华侨华人基于同文同种、在中国大陆有密切人脉关系和对中国的了解,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主要沟通对象和中介。”
他进一步解释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8990亿美元,其中海外华侨华人和港台华资占近7成;以海外华资为主的外资企业,使中国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海外华资企业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并在与国内企业竞争中提升其经营水平。
“以华资为主的企业,帮助中国大陆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受益者。海外华资与中国大陆的‘双赢’,也是外资尤其是海外华资不断涌入的原因。”庄国土说。
庄国土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目前,全世界华侨华人约4543万人,其中上世纪70年代之后出国的新华侨华人超过1000万。“庞大、高质量的华侨华人专业人才群体高度集中在北美,加上东南亚乃至日本华侨华人,专业人才数量达几百万”。
他指出,“海外人才与中国大陆市场开始整合”。美国公司派往中国的代表,6成以上是前中国留学生。这些具有高学历、专业知识和跨国工作经验的人才,成为美国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最重要人选之一。
“华侨华人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国际化的主力,对外投资的渠道和合作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参与者。也是潜在的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的来源。”庄国土强调说,“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如何与这个强大的海外华侨华人网络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