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会员优惠
用 户 名:
密  码:

留学生海外求职“出谋划策”

发布时间:2012-08-19 14:42
   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在完成学业后,通过海外留学最终获得一份工作,并得以进入当地社交圈子,这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但根据调查统计发现,众多留学生对于毕业后的求职和职业设定还是很困惑,而且又不知道从哪里获得可靠的求职信息,尤其身在海外,缺乏中国国内就业市场的信息,难免感到茫然。在此,留学专家根据同学们反映出的问题,并综合以往的经验,给留学生求职应聘提出几点建议:

 

  1、清楚自己的求职方向和倾向,尽早做计划。社会上总是会不断涌现出各种“热门”的职业,但社会现实与个人理想是不是矛盾?家人的愿望与自己的兴趣能不能协调?这些问题越早想清楚对自己越有利,不要混混沌沌工作一段时间了,再觉得不对走回头路。

  2、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无论个人性格如何,社交活动都是必要的,认识更多的人,不仅有助于未来的工作,重要的是能培养你与人沟通的能力。更多地了解不同的文化对将来也是有好处的。

  3、多方了解自己的求职意向国家和求职意向行业的具体情况。这就需要不怕麻烦地搜集、整理信息资料,道听途说与断章取义都有可能把留学生自己带到误区里。另外,信息量大,不论是找工作还是找到工作后,也都是有利无害的。

  4、客观了解自己的优势与长处、缺点与不足,懂得扬长避短。留学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与国际视角,另外个人能力与沟通能力也比较突出。不妨利用这些优势并强化它,也将成为日后自己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5、以国际化雇主的立场来看,中国留学生更了解中国国情,也更具有文化优势,所以留学生也可以从这方面出发,尽量丰富自己的本国知识,也有利于在跨国企业中求职。

  同时,对于那些想在留学期间谋取一份高薪兼职,或者毕业后在该国顺利求职的留学生们,留学专家建议,他们都有必要事先了解一下海外求职状况:海外高薪职业有哪几种,自己热衷又好就业的专业在哪个国家和地区分布较多?留学专家对此做了一个精细的分析:

  英国:在本土竞争需要软技能

  目前英国社会提供的岗位与求职人数间的供需极不平衡,其中商品消费领域的竞争尤其激烈,到欧莱雅、宝洁等行业巨头中谋求一份工作,是每个求职者的梦想,相对而言这类岗位的招聘也更为保守,某些岗位甚至会有270个人以上投递简历。

  留学专家介绍,虽然英国的这一竞争和中国公务员考试相比,一点不残酷,但是在录用员工上,考虑到中国留学生的不稳定性,企业自然青睐本土求职者,加上最近两年英国移民政策收紧,留学生想通过一份工作留在当地,难度更大。因此,除了学历、证书等条件外的“软技能”是中国留学生需要加强的竞争力,这包括日常交往中的个人礼仪、沟通技巧、人脉圈子等。

  英国本是个注重礼仪的国度,中国留学生如能在企业中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克勤克俭、踏实、忠诚守信等,自然能留给雇主好印象,尤其是在工作中能发掘深入钻研、爱岗敬业的精神,而不是害怕吃苦经常跳槽,这对中国留学生整个群体的素质提升,也是好的。

  美国:留意想不到的高薪岗位

  国内求职时“学历”本位主义深入人心,留学生在海外求职时应该避免被这一因素影响。毕竟在美国的高薪职业除了华尔街投行的高级经理人、商务翻译、经济律师等,还有很多职业拿着高薪却是中国留学生看低的。

  “电梯修理工人”是名副其实的蓝领人群,但不适用于国外。和社区清洁员、保育工作者一样,海外对劳动者一视同仁。美国的电梯技工收入可观,顶尖技工可拿到10万美元以上的年薪,但是应聘高级技工、总监以上职位,需要有5-10年电梯机械师经验,以及业务管理相关经验。学习机电一体化、电子、通讯等专业的留学生,比较适合这类工作。

  另外,负责房屋审批的信贷员、负责整个区域食谱创建及原料采购的厨师、赌场看场经理等都是不可小觑的高薪群体,经验丰富者获得10万美元年薪实在正常不过。前者未来十年的行业前景,已经被美国劳工部预测为良好。

  荷兰:国情青睐水上建筑业

  众所周知荷兰是个水上国家,该国的运河业和水上漂浮房屋业堪称世界前列,仅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数就有160座之多,维修、保养工作就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因此拥有水利知识、现代高科技房屋项目经验的人才,在荷兰比较受欢迎。

  为应对水灾害,荷兰在城市建设中已经融进较高的雨水收集、污水排放技术,这主要体现在“屋顶绿化”工程中,因此园林养护也是一个较受认可的专业。另外与欧洲富国一样,荷兰有大量海外投资企业,对技术型、管理型人才有一定需求。

  留学专家提醒中国留学生注意的是,刻苦读书拿全A成绩,并不一定能获得荷兰企业的青睐,只有所学专业与求职岗位对口才是胜任一份工作的关键。虽然荷兰是高福利国家,工作薪酬在欧洲国家中都属中上等,但是留学生要得到在荷兰永久工作的权利很难,要慎重考虑。

  澳洲:服务类人才需求较大

  相比欧洲、北美留学生,去澳洲的留学生多有留在当地就业的想法,澳洲的中国移民较多,与国内商务、贸易来往密切,与之相关的岗位也较多,因此就业相对要容易一些。

  留学潮、贸易密切带动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旅游业、酒店业,相关产业也被拉动起来,服务业人才如行政管理、教育、园艺、汽车修理、IT等专业毕业生都不愁在当地找到一份工作。

  而新加坡则偏爱技术人才,如果拥有通信、电子、金融等领域专业技能,或者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项目比较成功的留学生,毕业后求职将会被优先考虑。

  留学生要有所准备的是,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属于移民国,这里提供的岗位薪酬没有北美、欧洲高。

  最后,留学专家向留学生们提出建议,要想避免“海归”变“海待”,就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提早为求职做准备。例如毕业回国前3个月开始在国内一些知名人才招聘网站上登记注册求职简历;回国后尽早开始求职,不可太放松,不要有“先玩几个月再说”的心态。此外,留学专家强调:留学生求职注意找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样可提高求职成功率。

资讯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