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会员优惠
用 户 名:
密  码:

留学归来怎样才能成为抢手海归

发布时间:2011-11-23 00:00
   金融危机来袭,就业形势吃紧,出国留学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大学毕业生们除就业、考研之外的另一种选择。然而结合当前中国的经济环境,选择出国的大学生们不少都下定了将来回国的决心,在国外移民、定居已然不再那么具有吸引力。这就是说,在金融危机下出国留学的这批人,将来很可能会形成又一股“海归潮”。可以想见,到时国内海归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绝对不会亚于当下,曾经的天之骄子们极有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上的年轻人显然不会因为挑战而放弃对人生的追求,但这绝不应影响他们拥有另一种智慧:未雨绸缪,在留学之初找准将来的定位。抢手海归人才四定位:

  定位一: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海归人才是我们最熟识的一个类型,数十年来,我国许多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都是由优秀海归人才促成的。由于海外留学人员有较为先进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在接受新鲜事物、信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能为国内急需创新的各事业、产业领域提供有价值的智力支持。特别是一些留学人员在某些领域已经有了一定成就,他们是国内企业及科研机构最渴求的创新催化剂。

  定位二:创业型人才

  随着国内各类产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不少海归看准了创业契机选择自主创业。2006年回国的吕先生现在经营着一家家居创意工厂,他说:“以往海归就业都喜欢考公务员、进国企,可我回国时这方面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了。恰巧我发现,国家和地方对海归自主创业给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所以经过市场考察后我经营了这个工厂。”据了解,现在像吕先生这样回国自主创业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他们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海归的价值。

  定位三:专业技能型人才

  如果学子能在海外练就一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国内的职场上也同样可以无往不利。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医疗医药、金融与保险等等许多行业都需要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端人才,金融、贸易、IT等领域的大规模发展也渴求具有熟练技能和国际眼光的海归人才。此外,留学专家们认为:在小语种国家求学的留学生们如果熟练掌握该国语言,也可以为就业增加强大助力。“掌握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韩语、日语等语种的人才在国内的就业市场上都比较抢手。”

  定位四:团队人才回归

  一些海外的归国人员在国外时已经开始创业,并且组建了创业团队。他们在回国时会选择直接将团队拉回国,这些团队已经经过了一段磨合和考验,运作效率高,优势明显。还有一群海归,他们在回国后选择组队创业,以加强竞争力。准留学生们在留学之初不妨多注意与其他留学生的交流,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何况他们将来还有可能成为你的战友呢!

  相关阅读:海归,做“大”还是做“小”?

  国内的用人单位早已更多地关注留学究竟对个人能力有多少的提升,而留学经历究竟是“镀金”、“镶金”还是“合金”,完全要看留学生自己的修行。

  海归到底值多少钱?答案是要看他们自己。近期,某教育研究院针对于海归的薪酬状况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调查显示,薪金在3000元-10000元这个区间的占受访人群的71%,他们之中有58%的受访者的工作职位是普通员工;月薪上万的人只有15%,这部分海归一般在企业或机构中担任主管、经理级别的职务。仅有6%左右的受访者身居企业主、合伙人或是公司CEO等高管职位。

  海归的薪酬状况呈现出总体不高且分化严重的特征,在其背后,海归内部的两大“阵营”已隐然成型,业界将其分为“大海归”和“小海归”。

  “大海归”

  “大海归”指的是那些在海外或是在出国前曾有数年的工作经历,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或者是一些职场人士选择在国内工作一段时间后出国去充电。月薪在10000元-30000元甚至在30000元以上的那部分受访人群都是“大海归”。而“小海归”指的是那些“从校园到校园”的毕业生,他们虽然在语言及跨文化背景的知识结构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所以很难“卖”个好价钱。

  不仅如此,“大海归”的优势还在于其职业发展方向一般比较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未来想干什么,无论是留学国家、院校还是专业都有充分的考虑,也有意识地在国内外积累相关的经验,这样的人回国就能获得理想的发展自然在情理之中。

  “小海归”

  “小海归”则与国内应届毕业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职场上必须面对人际关系、企业文化等“新鲜人”共有的烦恼。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录用“小海归”的理由并不会更为充分,“成活”的概率也未必高过“小土鳖”。其实,海归不过是人才市场上的一类“商品”,大小海归不同的际遇是人才在质素上的区别,而归根结底也是两种职业规划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目前,海归已经不能单纯以海外的经历而受到重视了,不少公司对待海归的态度与对待土鳖无异。也就是说,要想将海外背景作为职业优势发挥出来,则必须想办法将其充分强化,而海外工作经验是非常有效的一招。

  为何海外的工作经验比留学经验含金量更高?竞争难度使然。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很多国外学校只是将教育作为一种商品来卖钱,甚至不少留学生去国外学习的就是一些在国内看起来都比较“低端”的技能型专业。再加上社会壁垒,只有很少比例的留学生能在国外拿到含金量高的职业。因此,那些优秀且早早为就业做好规划的学生往往能够找到国外的好工作,而这类职业背景才能够令国内的企业对其趋之若鹜。而那些就读院校和专业没那么在意、在校时期“得过且过”的留学生来说,回国后的竞争力自然没那么强。这也是多数从学校到学校的“小海归”的通病。

  国内企业早已更多地关注留学究竟对个人能力有多少的提升,而留学经历究竟是“镀金”、“镶金”还是“合金”完全要看留学生自己的修行。在国外优秀的人回国之后自然会继续优秀,而不优秀的人即便混了个文凭也很难过得了HR这一关。“小海归”无须对“大海归”羡慕嫉妒恨,还是多想想人家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吧。对于打算留学的人来说,将来要做“大海归”还是“小海归”,还是提前好好思量一下为好。 

资讯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