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三个多月,又是中国高考。中国高考是出了名的压力型考试。高考分数将决定考生付出的多年辛劳和努力能否换来最负盛名的荣耀:被中国的一所
精英大学录取。
围绕这种焦虑的情绪,有关高考的话题也将成为热门关键词。在去年高考结束后,就在未来的大学新生们等待高考分数的这段日子,中国的社交媒体用户却就“在中国是否值得接受高等教育”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争论。
引发上述争论的一个起因是湖南卫视一位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出位言论。这位主持人长达12分钟的澎湃之辞上周在国内迅速火了起来。在讲话中他质疑了高考的公平性,同时抨击了内地大学的教学质量。
湖南卫视主持人钟山在这段视频中说,在诸多具权威性的大学排行榜上,
香港科技大学(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屡次名列亚洲前茅甚至是第一!可就是这样的一所大学,建校历史才20年时间!想想这么短时间,就能把北大等学校pk得很难堪,了不起!这段视频在短短几天之内被数百万人观看。
钟山的这番言论赢得了中国微博用户的赞扬,许多人称赞他面对公众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一名微博网友评论道,高考真的如此重要以至于值得我们付出这么多吗?
随着讨论的升温,一项2006年进行的中国高等教育状况调查也成为了中国微博上热议的话题。《中国青年报》和腾讯网联合开展的这项调查显示,在参与在线调查的8,777名网友中,有34.7%的人说他们表示“后悔”读大学,51.5%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广西省的一名网友说:我不明白,我是古汉语专业的,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时间学英语,上这么多公共课。另一名广东省的网友说,感到失望是因为我们对大学有太多期待,为上大学也花了太多的钱。
微博上有一些网友抱怨,他们在找工作时,面临着来自富二代和官二代的不公平竞争。一名网友说,现在找工作就是拼爹。由于就业市场形势日益严峻,这种抱怨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由于对国内教育质量和黯淡的就业前景感到失望,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北京晨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在2012年高考结束后,收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北京重点高中毕业的尖子生的人数增加了40%。这显示出,以往高考失利才出国留学的趋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
推荐阅读:
关于美国高中制度及高考政策
但是仍然有人对国内的大学表示支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毕业生孙文竹说,我很享受我的大学生活;大学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场所,不是提供职业培训的地方,那些后悔读大学的人只是把大学当成了就业的跳板,而不是想通过读大学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博士生郑一鸣说,我认为抱怨高等教育无用的人主要是非重点大学的学生,而且主要是文科专业的学生。
他说,重点大学能够提供更好的师资和更多实习的机会。
有意思的是,尽管在《中国青年报》和腾讯网的调查中仅有47.6%的受访者不后悔上大学,但是有60.1%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他们仍然选择上大学。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家陈昊芝毕业于一所职业高中,他在《财富》(Fortune)杂志发布的“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中排名第19位。陈昊芝说,如果有第二次机会,我同样选择不读大学。
陈昊芝认为,如果读了大学,他在创新上的自由可能会受到限制。他说,中国的大学通常会约束创新,但是就我而言,不上大学就意味着不会有教授来告诉我什么不能做。
针对今年的高考生,鑫泉留学特别推出“高考留学双保险计划”。
鑫泉留学“高考留学双保险”计划是专门针对国内的应届高三学生推出的。旨在确保学生在备战高考的同时,同步着手准备留学事宜,拥有更多的教育选择机会。基于国外大学不同于国内大学的录取机制、教育模式和灵活的入学时间,学生通过参与本项目:
可以在高考成绩不理想,或者没有获得理想大学录取的情况下,选择去国外就读本科,继续获得深造的机会。
如果学生高考考出了理想的成绩,并取得了国内理想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可以综合衡量选择入读学校。(推荐专题:
鑫泉留学高考留学双保险计划,专题中含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荷兰等国家的高考留学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