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 用户名:
  • 密码:

留学生为何称自己所在的城市为「村」?

发布时间:2014-07-19

  我高中的好朋友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留学,他经常把曼彻斯特叫做“曼村”。这种“贬低自己所在的外国城市”的现象在留学生中似乎很常见,还有在多伦多留学的同学称自己在“多村”……补充几句,作为一个没出过国又向往西方国家灯红酒绿物质生活的人,每次听到这种话都觉得挺可笑的。我在想他们把自己所在城市叫做“村”,是不是因为自己不会玩、没钱玩?

  以下为网友们针对该问题给出的回复。

  (你是否也自称过生活在“新西兰村”)

  ▌晓渔

  绝大多数国外大学都在中等或者小型城市里,比如我的大学UIUC所在的Urbana-Champaign甚至不能称之为city,而只是一个town,整个town里面超过20层的建筑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其余几乎全是平房。北京、上海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物质生活拉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秒杀95%以上的国外大学所在城市毫无压力,这时自称“X村”我不知道有什么不对的。

  当然也有身处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依然自称村的人,但这和会不会玩有没有钱玩没有任何关系,这只是单纯的自黑而已,难道我一回国就要满大街炫耀“老子是去芝加哥留学的那里比这里牛逼多了你们都来跪舔”么?我认识的清华同学也经常自称“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这么村来村去的说无非也就是黑一黑自己,轻松一下谈话气氛而已。这跟程序员自称码农,建筑生自称搬砖工是一个道理。

  我一般不喜欢打击题主,但是不客气的说,根据“作为一个没出过国又向往西方国家灯红酒绿物质生活的人”这句话,我武断地推测题主(1)没出过国,国外到底啥样完全是自己根据影视作品一厢情愿的幻想。(2)幽默感匮乏,这么明显的自黑都听不出来。(3)面对国外,有强烈的自卑感。

  常自黑有益身心健康。心放开点就好。

  ps:楼下一哥们说得好:

  ——“那些称自己所在城市为村的留学生,是不是因为自己不会玩,没钱玩?”

  ——干!老子不是来念书的么?!

  ▌Acelrovsion

  1,因为本来就是村。这个世界上能和上海、北京、香港等中国城市在人口、繁华程度、零售业和服务业密度相提并论的本来就不超过十个,而大量的留学城市人口都在10万左右,当然是村。即使超过这个人口,都市区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大部分也就是一个Downtown加数个卫星城的模式,商业区面积非常小,而且大多居住区和商业区的分割过于明显,且大众交通不便。这和上海、北京平均一个区都有一到两个Downtown性质的商业区、甚至整个区都堪称Downtown的情况当然没法比。

  2,在以上事实的情况下,我们自黑一下自己居住的城市有问题吗?能有点幽默感吗?这不过是自黑的幽默罢了。我非得要说国外好话么?

  3,西方灯红酒绿的生活不多,英美国家而言实际上无论是城市状况、生活环境状况、生活观念,都偏向邻里关系、小圈子和家庭。灯红酒绿的生活“有”,但远不如繁荣的亚洲来得常见。欧洲大陆近似。

  4,没出过国,就不要脑补一个你所谓的“国外”,并且拼命为你的“脑补”来辩护,这非常无聊。脑补完了,面对当地留学生叙述的真实情况(与脑补预期有差距),就一顿莫名的Judge。您很闲吗?

  5,留学生会不会玩,对生活神马看法是他们的自由,而事实上,大多情况是客观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可玩项目,至少限制了他们“习惯的可玩项目”,而不是不会玩。而且,就现在留学生的生活阶层来看,“没钱”的情况真不多。

  ▌ChoirGlee

  个人体会是,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规模和繁华程度根本不及国内三线城市。其它小城和国内的县是一个层次的规模。考文垂市一个小时就能绕着走一圈。而且很多学校都在郊区,所以无论从当地角度还是实际情况,其实就是村了……

  商店下午五点关门,六七点出门除了酒吧和大超市街上完全没有营业的商店。周末所有商店都不开。

  相对而言,国内的夜生活才叫个丰富啊。我5点叫一帮人,7点集合在烧烤摊、小饭馆,吃吃喝喝到10点,转场ktv能玩到玩不动好不好。我想逛街随便什么时候出门能逛到晚上10点啊。半夜要买东西走路两分钟就有24小时便利店,而在国外街上基本除了醉鬼就是空荡荡了。下午6点以后的城市,基本和倒闭的工厂一样冷清了。

  基本上,大家的共识是如果喜欢热热闹闹,花天酒地的生活,那就千万别出国。如果你乐于独处,喜欢陪陪老婆孩子,喜欢在家待着想干嘛干嘛,国外才是天堂。

  另,经济问题在哪都会成为生活无聊不无聊的关键因素。有钱的话当然可以周周去滑雪骑马打高尔夫,攀岩旅行玩滑翔伞啦。但是这些活动不管在哪也都是富人的选择吧。在一般人经济承受的范围内,国外的娱乐选项和娱乐环境比国内少不少呢。

  ▌路路

  2012年整个瑞士全国人口800万。

  2012年上海市常住人口2380万。

  苏黎世市(非苏黎世州)人口不足40万,并且苏黎世市是全瑞士人口最多的城市。

  对于一个之前住在人口规模是现在城市60倍的城市的人来说,这样的落差难道是故意“贬低”,而非真心觉得就是个村嘛?

  说到底你会有这样的看法,还是因为正如你所说,你是一个没出过国又向往西方国家灯红酒绿物质生活的人。

  ▌Lawrence Li

  首先是题主过分认真了,村就是一个自嘲,这点很多答案已经提到了。

  不过,什么是「灯红酒绿的物质生活」?或者这么说吧:什么是物质生活?去音乐厅听歌剧是精神生活吗?票不便宜哦。如果你是文艺青年,各种文艺活动、艺术展会都自费参加,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算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传统定义里的精神生活不是不太需要花钱的吗?

  当我看到「灯红酒绿的物质生活」时,首先想到的是:

  * 我可以看 Kraftwerk、Björk 的演唱会,不必担心因为什么恶性原因被临时取消。

  * 我可以在电影院看三级片,比如 Lars von Trier 的 Nymphomaniac。

  * 我随便翻翻各种文艺信息列表就发现下周有机会见到 Alejandro Jodorowsky 活人。

  * 作为一个松隆子迷,我可以看到她演的舞台剧。

  * 我可以时不时看到活的 Chuck Berry 在当地酒吧演出。

  * 就算是中国演奏家又如何,在德国听王羽佳音乐会的机会比在北京少吗?

  * 我可以听到学院派严肃音乐作曲家新作的世界首演。

  对我来说以上就是灯红酒绿的物质生活。

  ▌GuiranNiu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请问题主,这首歌词作者是不是不会玩或没钱玩?

  吐槽完认真答题。

  就拿美国举例,称得上灯红酒绿的大城市10个指头数的出来,所以除了在这些大城市上学的,其他地方都可自嘲为“村”,不是夸张,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开车半小时出去就是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啊。

  不过呢,村归村,自给自足是够了,有中餐馆啊,shopping mall啊,一些有情趣的小店啊,bar啊,沃尔玛之类的,想要更多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会玩能玩出什么来?比谁玉米摘的快?

  ▌王豖

  哎呀题主,我在法国的住处,出门30米左拐就是农田和葡萄田呀,偶尔我的车旁边会停着拖拉机神马的....

  晚上开车路上会看到狐狸和野兔,运气好还能被野猪撞....

  你一定以为我住在深山老林对不对?哈哈哈哈,尼玛我开车到市中心只需要7分钟....

  这尼玛不是村是什么??

  不会玩?没钱玩?

  您真幽默,冬天的晚上6点大街静悄悄的地方,玩啥?

  去任何pub都要驱车1小时的地方,咋玩?喝高了咋开车?满街都是查酒驾的警察蜀黍。

  尼玛只有老年人才有钱过夜生活的世界你懂么!

  尼玛没的士的世界你懂么!

  尼玛麦当劳23点关门的世界你懂么!

  尼玛pub土逼的跟80年代似的世界你懂么!

  尼玛KTV是在大厅里唱给所有在坐的陌生人听的世界你懂么!



鑫泉出国全国品牌留学机构,提供最新留学资讯,为您成功留学不遗余力!如有疑问欢迎拨打以下咨询热线:

大连咨询电话:0411-82551880
沈 阳咨询电话:024-23286508
太原咨询电话:0351-5228980
石家庄咨询电话:0311-89697888
鞍 山咨询电话:0412-5557323

资讯来源: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