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学习 省内就业
春节过后,我市举办了多场招聘会。今春首场招聘会,太原市人才市场人山人海,近万名大学生集结在招聘会现场,搜寻着自己理想的岗位。这当中,有许多求职者都是毕业于省外重点大学的山西学子,相比以往我省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今年更多的毕业生把回乡就业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
“我在北京上学,家是晋中的,毕业后我希望能来太原工作,以我的实力相信在这里的发展会更好。”张媚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学生,今年7月即将毕业的她在人才市场上收到多家公司的面试通知单,“太原毕竟是省会城市,比在老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又不像北京、上海那些一线城市生存压力大,离家也可以近一些”。张媚告诉记者,其实原本也打算留在北京的,可是考虑到房子,实在让人望而生畏,再看看上几届的师哥师姐们,混到现在依然有许多人还是住在五环甚至六环外的地下室里,每月看似不少的工资基本上就是过过手罢了,全部用在了房租、交通和吃饭上。“我们这一届一个班有20个人,除了考研、出国的,其余大部分都回到各自家乡发展了。”
眼下,我市迎来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高峰期,记者在与一些应届毕业生交流中发现,大学生就业开始回归理性,他们在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究竟从哪里起航时,不再一味地涌向京、沪等一线大城市,而是开始选择去那些相对压力小、就业竞争不太激烈、幸福感相对高的二线城市,其中,自己的家乡成为他们的首选。
苏文洋毕业于上海的一所重点高校,毕业后他进入当地的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公司里有很多包括美国一流名校毕业生的海归,他感觉身处其中自己显得微不足道、不受重视。2009年底,由于家庭的关系,他回到了家乡太原发展,在我市的一家著名保险公司工作。工作不久,他便有种受宠若惊之感。因为在这里没有如此多的海归,与别人相比他的学历已经不错了,事业迅速发展,在团队中的威信也相当高。“退一步,反而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回想起自己的经历,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育背景是相对的,也许你的学校和专业在一线城市处于中下游的位置,那么去二线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就业,会收获另一片天地。”
□积累经验 回乡创业
如果说大学生回家乡就业,多少还是有点迫于压力的选择,那么毕业不到一年的张磊则属于主动“回巢”创业者。小张告诉记者,还在上海上学时,他便和几个同学注册成立了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客户制作网页,然而公司成立不久后便“夭折”了,“在上海,类似于我们这样的公司不知道有多少,竞争非常激烈,大多靠人脉拓展业务,可我们几个公司创立人都是外地的,既没有关系,也没有门路,公司属于艰难维持状态。”毕业后,老家在太原的小张决定回乡创业,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亲交流后,他们也很支持。“回来后,我发现近几年太原的变化真的很大,与其在外面维持生活,不如回家乡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也算是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吧。”
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的吕晋宇可谓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范。2001年毕业至今已有近10年历程,最初的他也曾“北漂”,在外闯荡,历经无数之后他决定回到太原开创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如今,他已是成立并控股4家公司的年轻CEO了。在谈及大学生创业时,他认为,随着国家引导和财政投入的加大,类似太原这样的二线城市发展机会越来越多,而回乡工作的生活成本和维系家庭的感情成本支出都较小,因此,太原作为中部的一座城市,其影响力辐射全省,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本土大学生回乡创业。
对于当下出现的年轻人离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新动向,太原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晨强认为,从均衡布局人口与产业区域发展战略角度讲,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向,有利于促进各个城市间的人力资源分布的均衡,进而带动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青年离开一线城市是城市经济结构和个人选择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城市经济活动产生对年轻人就业的有效需求时,将会为其就业提供相应条件,如提供就业岗位、文明的生活条件。而就业机会和就业条件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因此当一线城市无法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时,年轻人就会回归理性,离开一线城市,在二线、三线城市寻找对口的就业岗位。
张晨强分析,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西部投资的加大,中部地区开始崛起,北京等一线城市吸纳就业的能力逐渐减弱。相应地,太原作为中部省会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加大创新能力建设投入力度,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都将迅速成长,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人脉资源相对丰富,对于山西籍大学生、硕士、博士甚至海归来说,“回巢”很有吸引力。
鑫泉出国全国品牌留学机构,提供最新留学资讯,为您成功留学不遗余力!如有疑问欢迎拨打以下咨询热线:
资讯来源:太原日报
责任编辑:admin